北京 上海 天津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黑龙江 辽宁 吉林 四川 广东 河南 福建 安徽 河北 深圳 陕西
首页>mba招生信息 > 历年考题 >

2015年管理类联考考题作文之解析-论证有效性分析

来源:中公考研逻辑写作研究院    时间:2020-10-27 15:44:25
【2015年题】
有一段时期,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这种建议看似有理,其实未必正确。
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就可以化解。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真正的生产过剩,市场本身也会进行自动调节。
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再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因为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反而会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会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应该让市场自行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中公解析】
解析:
(1)找总论点
根据位置和关键词“总之”可知论点是:政府不必干预生产过剩。
(2)分析谬误
①推理过程: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就可以化解。
指出缺陷:误用条件关系。
给出理由:如果生产企业只是一味地开拓市场,刺激需求,而不注重研发,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中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的话,也未必能扩大销售,进而化解生产过剩。销售取决于市场饱和度、 社会购买力、消费者心理等因素。
②推理过程:由“市场会自动调节”去论证“政府不必干预”。
指出缺陷:非黑即白。
给出理由:市场调节可能是无序的,也可能是低效率,而且很可能因滞后性伴随着社会财富或者资源的损失。此时可能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及时干预,以免对企业或者社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并不矛盾,可以共同起作用。
③推理过程:由“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去论证“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
指出缺陷:推不出。
给出理由:产品的供求虽然可能无法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但是却可以处于小范围内波动的相对平衡状态,比如产品供应只是略高于需求。然而,只有在产品的供应远远大于需求时,才会出现生产过剩,因此,上述论证恐怕有失偏颇。
④推理过程:由“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去论证“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指出缺陷:偷换概念。
给出理由:常见现象是指经常发生的现象,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客观现象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属性,如价值规律等。常见现象只有上升到必然发生的程度,才能称之为客观规律。
⑤推理过程:由“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生产过剩”去论证“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指出缺陷:误用条件关系。
给出理由:政府的干预可以有很多方式,完全可以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如此,又怎么会违背客观规律呢?
⑥推理过程:由“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去论证“反而会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
指出缺陷:推不出。
给出理由:生产过剩是指某些商品的生产超过了社会需求,以致商品滞销,库存积压增加。而且积压的商品若超过了保质期,何谈增加物资储备应对不时之需呢?
⑦推理过程:由“生产不足”去论证“导致供不应求”。
指出缺陷:误用条件关系。
给出理由:当生产不足的产品是需求量小或已经被淘汰的产品时,那就可能不会导致供不应求。而且生产不足的产品也会有其替代品去满足剩余的需求。
⑧推理过程: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会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指出缺陷:误用条件关系。
给出理由:即使生产不足,若其替代品的产量增加或是原本该产品的需求不大,仍然是供可应求的。更何况生产不足的产品可能是一些非必需品,如高端电子产品,也就未必会缺衣少食,更不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⑨推理过程:由“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去论证“政府不必干预”。
指出缺陷:推不出。
给出理由:一方面即使生产过剩比生产不足好,二者也可能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政府的干预未必会使市场情况朝着生产不足发展,若政府适当加以干预,也许会达到一种生产相对平衡的状态。
⑩推理过程:由“政府应管理好民生问题”去论证“政府不必干预生产过剩”。
指出缺陷:不当假设。
给出理由:该论证要想成立需要假设生产过剩和民生问题不相关,但是生产过剩很可能会引发经济危机,造成民生问题。
【参考范文】
政府不应干预生产过剩吗?
论证者从“生产过剩是一种假象和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等论据出发,进行分析,得出“政府不必干预生产过剩”的结论。然而该论证存在诸多逻辑谬误,现分析如下:
首先,开拓市场一定就能化解生产过剩吗?如果生产企业不注重研发,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中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的话,那又如何开拓市场呢?退一步讲,就算能够开拓市场,是否能销售还取决于产品质量、社会购买力、消费者心理等因素,若消费者并不买单,又如何化解生产过剩呢?
其次,供求达不到绝对平衡推不出生产过剩是种常态。虽然产品供求确实无法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但是却可以处于小范围内波动的相对平衡状态,因此这就不能说明生产过剩是常态。此外,常见现象是指经常发生的现。客观现象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属性,论证者将两者混为一谈,明显不合理。
再次,生产过剩一定优于生产不足吗?论证者忽略了生产过剩容易导致商品滞销,库存积压增加,而且积压的商品若超过了保质期,何谈增加物资储备应对不时之需呢?而当生产不足的产品是需求量小或已经被淘汰的产品时,那就可能不会导致供不应求,而且生产不足的产品也会有其替代品去满足剩余的需求。
最后,材料提到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不必干预生产过剩。论证要想成立需要假设生产过剩和民生问题不相关。就如同前文谈到生产不足会导致缺衣少食,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生产过剩很可能会引发经济危机,从而造成民生问题。
总而言之,材料的论证存在多处逻辑漏洞,若政府相信了这样的言论,很有可能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632字)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关键词阅读 2015年 作文 管理类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