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考研试题都是同学们关注的重点,今天中公考研管综逻辑老师就带大家来一起分析一下2013年考研管综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希望大家能根据分析实例进行练习。
【例】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面的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字左右。(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上是否准确并前后-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软实力是评判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要素之一,所以如何增强软实力就成了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其实,这一问题不难解决。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要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
文化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普同性,一个是特异性。所谓普同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都肯定善行,否定恶行;所谓特异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如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价值,东方文化固守集体意识,正因为文化具有普同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正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无论是接受还是关注,都体现了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即表明了该国软实力的增强。
文艺作品当然也具有文化的本质属性。一篇小说、一出歌剧、一部电影等等,虽然一般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艺术要素取胜,但在这些作品中,也往往肯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宣扬了一种价值观念。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管是普同的还是特异的,都会被他国所接受或关注,都能产生文化影响力。由此可见,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那么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而国家的软实力也必将同步增强。
【中公解析】
一、论证中主要逻辑错误
(1)由“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未必能得到“增强软实力”。软实力的提升还与其他因素息息相关,比如:教育、道德水平等,而不仅仅是文化建设。
(2)文化具有普同性,也未必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文化是否被接受更可能是依靠文化本身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文化具有特异性未必会被他国关注。
(3)电影与歌剧未必能代表一国文化。电影与歌剧属于文艺创作的衍生物,在创作中可能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快餐文化,而进行一定的加工,未必能反映实际情况。
(4)由“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未必能得到“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
(5)所谓文化软实力的含义未清楚界定。
【范文】
文化软实力真的会增强吗
论证者由文化具有普同性和特异性以及创作更多文艺作品,就能扩大文化影响力等角度出发,论证只需搞好本国文化建设就能增强文化软实力。但该论证存在诸多漏洞。
首先,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未必能得到增强软实力。文化建设情况只是影响文化软实力的条件之一。除此之外,文化软实力还与其他因素息息相关,比如:教育、道德水平等。只是注重文化建设而忽略教育发展,也能导致全面素质底下,又怎么能说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呢?
其次,文化具有普同性,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吗?未必。文化是否被接受更可能是依靠文化本身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况且虽然文化有普同性,但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各国文化也可能体现出一定的差异,很可能就是因为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导致不被他国接受,否则又怎会出现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冲突呢?
再次,电影与歌剧未必能代表一国文化。电影与歌剧属于文艺创作的衍生物,在创作中可能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快餐文化,而进行了一定的加工,未必能反映实际情况。即使能够反映一定的文化状况,也难以保证国际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可能只是在国内小范围的传播,又怎么去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呢?
最后,创作更多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并不意味着文化影响力的扩大。符合本国特色的产品可能更受本国民众的认可而未必能够保证传播出去后,同样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退一步讲,即使某项文艺创作受到了认可,也只能代表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总体实力的提升可能需要时间的积淀。
综上可见,如果政府轻信了搞好本国文化建设就能增强文化软实力,可能会错过文化的重要时机,反而对文化实力提升带来负面影响。
希望大家在备考中认真细致,最终考入理想院校。同时,中公管理人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MBA课程,包括考前跨越营和精品课程,如果大家在备考中遇到任何问题均可咨询中公管理人(www.mbazl.com)。欢迎关注中公MBA,掌握更多院校考研资讯,为考研复习备考做好准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